lazygoat644

  • {{ item.name }}
  • 首页
  • 阅读笔记
  • 写的东西
  • 技术
  • 有趣的论文
  • 音乐
  • 友情链接
  • Bilibili
  • Instagram
  • RSS

写的东西| 猫咖

  • lg644
  • 2021-12-09
  • 2

今天借室友去拍摄猫咖的机会,蹭了一下和动物互动的机会,突然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值得回忆的点,这里记录之。

简单介绍一下,这是一家位于闵行交大旁某地铁站的猫咖,地点虽然很近,但因为选址的原因,设置在了附近某办公楼的旁边,没有人专门带路的话,估计很难到达。对我而言,我是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宠物的外行人,至于所谓的各种猫狗品种的名字,比如柯基、柴犬、xx等等,我是一个都记不住,但好奇心仍然指引我来到了这里(当然也有白嫖的成分在里面)。

先说一说我刚进门的感受吧——这是一间大概40-50m2左右的房间,店面的后台是宠物笼,前面则是宠物互动区,大概划分了两个,一个是猫区域,一个是狗区域。在进入互动之前,我们需要做这几件事情:第一件,用洗手液洗手;其次,穿上专门使用的围裙;最后,使用手套、鞋套等。

其实我最好奇的是:为什么需要洗手?虽然接触宠物可能会有人嫌“脏”,但是,这也应该是事后才进行的操作,为什么在我进入之前,我反而要洗手呢?

带着这个疑惑,我进入了宠物的互动区。刚刚沿着小边门进入互动区,一堆狗狗就好像没有见过其它活体一般地朝我跑来,并且还似乎很活跃地站起来,呼呼叫,似乎是在欢迎我。我有一些震惊:这些狗狗为什么都像机器人一样,突然朝我过来?此刻,我的脑子有几个备选答案告诉我:这可能是有专门的训练或者基因筛选过的品种,因此特别会粘人——我的室友告诉我,他之前第一次踩点的时候,曾经和一只黑色小狗互动太久,最后这只黑色小狗还在他身上流了口水——可见这种粘人的夸张程度。

我找了个地方坐下来,狗狗们继续向我“进攻”。其中,一只据说出生只有三四个月的狗狗,一直想要呆在我的旁边,我开始和它互动起来。我先尝试抱住它的身子,然后放在我的坐着的大腿上,它似乎很是享受——而这个时候,其他狗狗也跟着过来凑热闹,纷纷想要“寻求我的怀抱”,更有甚者,开始朝着我的手套开始啃咬,抓住——刚开始我是很紧张的,生怕我会被它们咬到,但后来我也逐渐放松了警惕,开始“享受”这个过程——我心里想着,某种程度上,狗狗咬我的手指,似乎还和“鱼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尝试起身走动,但是看到旁边一只白色毛的狗狗趴在地上不动,眼镜似乎泛红——不知是生病还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性——我蹲下,然后稍微注视着它。但这个时候,刚才那只出生只有三四个月的小狗就偷偷摸摸底钻到了我的腿下方。我很好奇:为什么它总是喜欢钻到我身旁呢?旁边的店员小姐姐告诉我:因为它喜欢温暖的地方,而人的地方就有这种温暖——这似乎解决了我刚才以来的这种疑惑:原来这里的狗狗之所以很喜欢和人进行接触,就是因为这里的狗狗很温暖。

我同时注意到了,那么多狗狗喜欢咬我的手指头——尽管我很喜欢通过手的转动来诱导他们做出一些动作——我猜想,不会是喜欢把我的手指当成吸奶的地方吧……我刚这样表达了我的猜想,室友以及旁边的一位同学以默认的方式同意了我的看法……看来,人们来这边买的是狗狗的陪伴,而狗狗在这里获得的,不仅是人的温暖,也有似乎是某种程度上的母乳的重复展现。

但人与狗的这种交流的界限,并不是不存在的。当一只狗狗似乎把尿撒在了地板上时,狗的这种“身体的自然性”就招致了旁边同学以及店员的丝丝厌恶。店员这样说道:“你(狗狗)就不知道那边有地方可以嘘嘘吗?”似乎认为狗狗应该学会主动去固定的位置排泄,这才是一只“聪明、听话的狗狗”(一只会自助的狗狗)。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人们希望这些狗狗除了能够展现自己的自然性以外,对于社会性的要求也一点不落。除了我们刚才所提到的嘘嘘以外,狗狗之间的打架、赛跑、欺负、抢夺食物的行为,都是不被看好的。既然如此,那么驯化是必要的,而这种教化的过程则集中体现在了对狗狗的食物喂养的驯化过程当中。不一会儿,店员小姐姐告诉我们:“狗狗可以吃零食,但我们一般都不允许客人随便喂,都是拿零食来教导狗狗的。”这个时候,她拿出了半包“牛肉狗粮”——按照旁边同学所言,不仅含有牛肉、鸡肉,还含有大豆蛋白,“比我吃的还好”——然后拿出一粒大约1cm大小的正方片的狗粮,教导其中一只狗要听从指令:“冰淇淋,坐下!”“坐下!”……训练了一会儿之后,这只“冰淇淋”终于坐下了,也获得了店员小姐姐的狗粮作为奖励。我们其他人试图依葫芦画瓢地训练这些狗狗,但几乎没几个成功的——它们才不听这些陌生人的话呢,它们要的只是吃的,只是吃的!

玩的有一些累,坐在旁边的阶梯上,看到自己的黑色运动裤上已经沾了很多的狗毛,我“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和这些动物的互动时间很长,获得了很多情感上的支持与体验,而悲的是,这些毛发似乎停留在我的衣服上,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扰——似乎我觉得它们“不干净”。舍友在旁劝解到:“所以我今天专门穿了要马上换洗的衣服,这样我就不用担心了。”——哦,原来是这样。看来,人类为了享受动物的这种自然性,也让度了自己的一些社会性。正看到店员小姐姐在给一只狗狗擦酒精,其他同学很好奇的询问原因,店员小姐姐说,这是因为之前的客人似乎没有洗手、消毒就进来玩,最终让客人自己or其他小狗身上的细菌传染到了这只狗狗身上——原来,这种“社会性”不仅是一种个人让渡,也是在经济交流的框架下进行了纵向的让渡。

人和宠物的情感为何如此“亲密”?我想了想,似乎可以这样解释——若从宠物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其实也就是这十年以内的事情。在这个时间段内,宠物快速地成为了一批年轻人的生活伴侣,很多年轻人会将这些宠物称为“主子”或者“儿子”、“女儿”这类的拟亲族表述,认为自己和它们分享着某种情感联系。但就如我和室友在离开之后所达成的一个共识——这些宠物在客人一进来就如此粘人,是它们的生性如此,还是被驯化至如此?——的疑惑一样,我自己也在思考,是不是这群年轻人已经习惯了某种程式化、机械化的操作,甚至在他们看来,万事万物都能够以某种理性的思维被完全的预测、掌控——就像他们的父母曾经“逼迫”他们一样——以至于习惯了这种宠物的贴服与温顺呢?

人类自出生以来的某种快速社会化、理性化,虽说是效率的展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人类对于情感的诉求就此消失。而相对地,他们把这种情感转移至了宠物,也就是一种可以在自己获得一定经济能力之后能够快速复用的非人生物上。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面对着那些现实的问题,比如“生孩子”,就会犹豫三分:“生了孩子,那么难养,我的私人生活都被挤占了,我为什么要生?”对他们而言,小时候的效率生活带走了他们应该拥有的所谓“快乐童年”,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完全以效率为全部,那么,二三十年纪的他们选择“自我”,选择“享受”,虽然并不为人有太多的赞赏,但,似乎也无可厚非?

这也许只是“力比多”的再次重现吧。

© 2023 lazygoat644 . 闽ICP备17015558号-1
Theme by Wing